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产权市场、产权行业相关内容整理摘录
【信息时间:2025-03-28】
阅读次数:
来源:中国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机构协会
2025年3月11日,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,大会表决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,同意报告提出的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、政策取向和工作任务。
为深入贯彻落实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部署,中国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机构协会对报告中涉及产权市场、产权行业的相关内容进行了重点摘录,供全体会员单位学习参考。
一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
从放宽准入、减少限制、优化监管等方面入手,扩大扩大健康、养老支持和鼓励民间投资发展,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,引导更多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基础设施、社会民生等领域建设,让民间资本有更大发展空间。
二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、未来产业
深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。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,推动商业航天、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。
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,培育生物制造、量子科技、具身智能、6G等未来产业。
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,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,支持独角兽企业、瞪羚企业发展,让更多企业在新领域新赛道跑出加速度。
三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
加快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,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。
进一步扩范围、降门槛,深入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。
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,培育一批既懂行业又懂数字化的服务商,加大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持。
四、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
持续推进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,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、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,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,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、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、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。
扩大5G规模化应用,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,优化全国算力资源布局,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。
加快完善数据基础制度,深化数据资源开发利用,促进和规范数据跨境流动。
五、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
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,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前沿性、颠覆性技术研发,加快组织实施和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项目。
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支持政策和市场服务,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赋权和资产单列管理改革,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。
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。
六、有效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
坚持和落实“两个毫不动摇”。
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,实施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指引,加快建立国有企业履行战略使命评价制度。
七、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
加快建立健全基础制度规则,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,打通市场准入退出、要素配置等方面制约经济循环的卡点堵点,综合整治“内卷式”竞争。
实施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,修订出台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,优化新业态新领域市场准入环境。制定重点领域公平竞争合规指引,改革完善招标投标体制机制。
出台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政策,构建统一的信用修复制度。
八、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
完善科技金融、绿色金融、普惠金融、养老金融、数字金融标准体系和基础制度。
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,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,加强战略性力量储备和稳市机制建设。
九、大力鼓励外商投资
加强外资企业服务保障,加快标志性项目落地,持续打造“投资中国”品牌。
持续营造市场化、法治化、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,让外资企业更好发展。
十、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
因城施策调减限制性措施,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,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。
盘活存量用地和商办用房,推进收购存量商品房,在收购主体、价格和用途方面给予城市政府更大自主权。
十一、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发展
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,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,扩大整省试点范围。
完善承包地经营权流转价格形成机制,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质效。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。
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。
深化集体林权、农垦、供销社、农业水价等改革。
十二、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
发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、区域重大战略、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叠加效应,积极培育新的增长极。
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,在要素保障、科技创新、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等方面制定支持政策。
深化东、中、西、东北地区产业协作,推动产业有序梯度转移。
积极探索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新路径。
大力发展海洋经济,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。
十三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,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
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。
完善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和标准体系,营造绿色低碳产业健康发展生态。
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,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行业覆盖范围。
开展煤电低碳化改造试点示范。
规划应对气候变化一揽子重大工程,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环境与气候治理。
来源:产投数智公众号